289
焦點報導
校園要聞
校刊專欄
綠崗風情
處室簡訊
上期電子報
首 頁
<藝術在建國>台韓陶瓷國際交流展開啟台韓跨國陶藝文化互動的契機
圖、文/藝術中心 林清鏡
建國科技大學美術館於2019年10月2日舉辦『台韓陶瓷國際交流展』,並邀請侯晨逸老師擺設茶席分享揭開序幕。
陶器,是經由陶土拍打、捏塑成形,再以窯火燒製而成之器物。時至今日,於生活演進中扮演著極為重要之角色,陶瓷運用多元造型思維與多彩的釉色表現,不斷發展與創新,呈現文化價值與其時代意義,為人類文化史上重要之成就。
台灣陶藝承史前文化與原民文化的蘊涵外,也深受源至於明、清時代和漢民族文化的輸入,帶入了大陸的傳統製陶技術。十七世紀荷蘭人雇用漢人陶工蓋窯、燒磚、製瓦以開啟了燒窯史章。日治時期,日本引進了生產技術、機械器具、窯爐變革等朝向現代化之作陶基礎。在此同時,台灣於學術領域中大學美術系及高職美工科,隨之開設了許多陶藝課程之教育,因而培育陶藝界裡無數菁英,陶藝工作室林立之景象。
韓國檀國大學朴種勳教授是參展的陶藝家之一,他說在中國飲茶很普遍,有了茶文化才促進陶藝的發展,韓國的陶器製作雖然源自中國,但仍有許多不同的文化特色。「台韓陶瓷國際交流展」,共展出110件精彩作品,有來自韓國、台灣的陶藝家19人及200多位喜愛陶藝的民眾出席開幕式,校長江金山說,在韓國陶瓷碗是用來喝茶的,透過交流展也讓師生們長知識。陶器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韓國與台灣雖然同屬亞洲國家,但風俗民情仍有不少差異,也展現在陶器製作上,學校舉辦『台韓陶瓷國際交流展』,能夠提升該校師的生活美學素養。
展出作品中台灣的藝術家有蔡榮佑等十位。而韓國的陶藝家有韓一淑、林憲子、李明子、黃京姬、李玉京、李善愛、蘇俊熙等七位陶藝家參展,人人皆是台韓兩國重量級陶藝家。
台韓近年在觀光、文化等交流越來越密切,已進一步發展成「文化藝術交融」,首次與韓國合作台韓陶藝交流展是項別具意義的展出,讓台灣人民看見其充滿豐沛的創作能量與欣賞北國獨特的陶藝意境風情與風格。希望藉由藝術交流激盪出豐沛的花火。台韓跨國陶藝展開啟文化互動的契機,擦出文化的火花,更促進兩國的陶藝視野。
▲台韓陶瓷國際交流展在建國科大舉行,開幕式後吳董事長與藝術家合影
<溫馨的角落>董事長吳聯星博士接見榮獲第69回日本藝術祭全國大會晚宴化妝組冠軍~美容系學生吳晉晏
賀!美容系學生吳晉晏再度奪回「第69回日本藝術祭全國大會」晚宴化妝組冠軍。這項技藝競賽堪稱美容界的奧斯卡的國際盛事。
繼2016年美容系學生粘育豪榮獲~「第66回日本藝術祭全國大會」國際競賽冠軍之後,建國科技大學美容系學生吳晉晏再度奪回「第69回日本藝術祭全國大會」晚宴化妝組冠軍,讓這座傳遞了69年骨董獎盃二度回到建國科技大學校園,吳聯星董事長特予接見、祝賀!
服務就是學習~建國科大商設系、空設系師生彩繪建國大壁畫
圖、文/藝術中心 林清鏡
以建國校景為題材展現校園特色而進行師生彩繪大壁畫,希望藝術能走入建國校園生活。以點、線、面的造型元素形式,配合豐富的色彩及平面設計風格來增添校園藝術氣息。
十月份三位同學以鉛筆完成底稿,十一月初先刷白色底漆,待乾一週後,接著在牆上用粉筆勾畫出圖案的輪廓,滿意後才進行彩繪及上色。當時,若你路經圖文B2電梯門外牆,就能看見商設一甲、空設一甲及一乙,三個班級同學輪流進行彩繪大壁畫的工作,他們拿著油漆賣力塗刷,端著調色盤在鷹架上爬上爬下,盡情的為原已斑駁的牆面上色。彩繪的題材依據校園特色將牆面施以簡單俐落的線條、色塊,視覺效果呈現出現代極簡風,將生活美學與校園空間做完美的結合,希望能創造不同氣息的藝術氛圍,感受校園中處處有美,建構溫馨、和樂、希望、健康的校園。
這場師生彩繪壁畫係藝術中心林清鏡主任深感學校圖文大樓後牆空置甚為可惜,主動邀集並指導商設一甲吳沛璇、王柏皓、廖怡君三位同學依校園特色設計底稿,透過正向溝通激盪出更多的火花,再帶領設計學院三班同學利用三週的藝術課程輪流至現場實際磨練彩繪壁畫技巧,持手繪牆畫對照圖案,共同合作執行壁畫彩繪的工作。彩繪團隊的構思新穎,為了讓牆面的顏色和諧統一,必須拿捏份量,還要掌握顏料的純度和明度搭配,充分顯現創作的熱誠。從藝術和美觀的角度來說,是顏色塊面的點綴使牆面更具和諧。同學們不但克服寒風吹襲與丙烯氣味嗆鼻及油漆沾衣的窘境,更不畏牆面凹凸不平的難度處理,過程中,學校同學們經過彩壁現場均不約而同為施工同學加油打氣。
「服務就是學習」,此彩繪壁畫活動不但增進教育的實質意義,更發揚學生為校服務的精神,亦為學生在設計領域提供應用學習的機會,可說創造服務就是學習的教育之美。學生們的參與值得嘉勉!
▲建國科大商設系、空設系師生彩繪建國大壁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