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2
焦點報導
校園要聞
校刊專欄
綠崗風情
處室簡訊
上期電子報
首 頁
台灣美展永久免審查作家系列展「雕塑篇」〜激發造形空間創意思考
文/藝術中心 林清鏡 圖/出版組
歡迎高中職校校長蒞臨展場參觀,倍感光采。
建國科大美術文物館於2017年3月7日(二)上午10:30於建國科大美術館舉行永久免審查作家系列展「雕塑篇」開幕式,當天邀請展出者也是台灣陳氏太極拳發展協會創會會長暨總教練謝棟樑老師 以武術表演陳氏太極及高徒表演陳氏太極揭開序幕。
永久免審查作家系列展「雕塑篇」展出雕塑藝術家有謝棟梁、余燈全、廖述乾等共3位, 雕塑是一種兼具自由與嚴謹的態度,也是一項融合感性和理性的工作。體驗自然與生命的互動,關懷人生與宇宙的關係,雕塑在「形」、「質」、「色」、「意」的四種表現。其中「形」、「質」、「色」統一表現的是藝術的「造形空間」,追求的是外在美;「意」是藝術的「想像空間」和內在美。「造形空間」和「想像空間」的融合。
謝棟樑的作品體驗自然與生命的互動,關懷人生與宇宙的關係,將太極武術的觀念實踐於自身的體驗與創作中,形式是「易經」與「變易」的精神,內涵是「不易」的態度,將藝術去蕪存菁地提煉,而達到「簡易」的境地。
余燈銓的作品,童年系列反應了生命的過程,五○年代質樸農業,到七○年代工業革命叛逆的青少年,到九○年代資訊電腦成熟的中年。生命每個二十年都讓人意想不到的驚奇。
廖述乾的作品,則以校園時期展現寫實功力,對於選擇女性為創作主軸,其實女性柔美的肢體,將套進現代小孩較豐滿的身體,咧嘴而笑的圓圓臉龐,是作品的特色。
三位藝術家反映各具特色,呈現另類的公共藝術。陳繁興校長致詞表示,謝大師不但是個藝術家也是個太極高手,我們鼓勵學生也要多才多藝,要除了本身的專業之外,而也可以跨領域。雕塑裡面最強調的是形、質、色、異,「形質色」強調它的外在美及外部的展現,「異」是強調內在美的想像空間,不只用眼睛看,用心看,還要去思考和想像。
吳聯星董事長說,我是從20歲到60歲做機器機械工程師,過程亦如藝術家一樣執著。謝棟樑大師允文允武,建國科技大學非常需要人文藝術來配合。
永久免審查作家聯誼會理事長蕭世瓊老師致詞表示,雖然余老師和廖老師是師承謝老師,風格完全都不一樣,那可見謝老師不僅是一個太極拳高手也是非常傑出的雕塑家,吳董事長、陳校長領導的建國科大,在人文素養是非常深厚的,尤其許文融館長,林清鏡主任都是免審查作家,一直在這邊推動展覽,把藝術散播出去,提升校園藝術風氣。
▲美展期間承蒙各高中職夥伴學校校長蒞臨美術館參觀,使名家雕塑展倍增光彩
<陸生在建國>建國,承載著我的回憶、留戀和夢想
圖、文/生活科技專班 蒙婷
飛機緩緩降落,來到了這片期待已久的樂土。沒有喧囂,一片溫暖與祥和。我和建國科技大學四個月的故事就這樣開始了。
最美的土特產是“人情味”
初見臺灣,建築保留著歲月的滄桑感,一口字正腔圓的普通話似乎更像是方言。「垃圾不落地」政策,讓初來學校的我們有些不適應。柔美的聲音讓我這個來自北方的女孩兒說話時,不覺降低了分貝。道路交通雖然擁擠卻很有秩序,街道房屋雖然陳舊卻很有特色。陌生與不安都拋之腦後,滿滿的「人情味」讓我漸漸地愛上了這個地方。
活躍的課堂氣氛,和藹可親的老師、良好的師生關係、多樣的教學方式讓人更迷戀這裡的課堂。老師在課堂上看到吃東西的同學不會大發雷霆,反而會提醒學生慢慢吃,這在大陸是幾乎不可以想像的。授課方式不再是一板一眼的講課文和PPT,期中期末考核方式為我們減輕了不少學業負擔。調咖啡、調酒、歷史與人生這些具有特色的課程更是讓我們這些從大陸來的學生眼前一亮。熱情的老師和同學們在生活和學習中也為初來的我們提供了很多幫助,在建國科大這短短的一個月中處處感受到了老師和同學們帶來的感動和震撼。
最美的風景是人
很榮幸加入生活科技班,也很榮幸成為張培新老師的學生。慈眉善目的張培新老師被同學們親切地稱為張爸。張爸曾在開班會時說道:「你們的父母不在身邊,那我就是擔任著你們父親的角色。我的任務就是為你們保駕護航,讓你們平安的回到大陸」。簡單平實的話著實讓人感動,除了安全感就是滿滿的幸福感了。雖說這只是一個由十三個人組成的班級,但更似一個家庭。在這個班級中我們有互助小組,也會一起出去遊玩,開班會時張爸總會帶一些小禮物給我們。我是一個不善於流露自己的情感,也很羞澀去表達自己的那份熱愛的女孩,但我知道我是發自內心地愛著這個班級,深愛著這個如父親一般的老師,深愛著這個班級的每一個人。那麼純粹、那麼真實。
在建國,我收穫的不僅僅是知識,也收穫到了一份親情。
路過的風景,我會好好珍藏
來臺灣的第二天恰逢是元宵節,南哥老師帶我們去花壇鄉文德宮參加了一年一度的慶祝活動。陸游筆下的“蕭鼓追隨春社近,衣冠簡樸古風存”大概就是形容這樣的畫面吧。記憶中似乎已經很多年沒有參加過這種民俗活動了。因為住在城市,連煙花炮竹都很少見到。逐漸崛起的高樓大廈、快節奏的生活、為了生存的壓力似乎正在慢慢地吞噬著風格迥異的民間習俗。很慶倖可以有一次這樣的經歷,帶著一顆平和虔誠的心去感受歷史悠久的民俗風情。
在國合處老師們的組織帶領下,我們去參加了南投縣國姓鄉的「鹿神祭」活動。有趣的客家文化給人一種新的體驗,也有一種新的感悟。美麗的日月潭讓人沉醉其中,“青山擁碧水,明潭抱綠珠”的美麗奇觀更是讓人留戀。
這些日子,我對旅行有了新的認識,旅行並不是簡簡單單的走過這個地方,看過這裡的風景,更會讓我們遠離浮躁與喧囂,用更細膩的情感去感受生活。走在陌生的地方,看著陌生的面孔,感受著不同的風情,那種新鮮和好奇會讓我對生活有了更多的瞭解,也讓我更加明白自己內心深處的想法,讓我更加堅定自己的步伐,去追求自己想要的東西。那些走過的地方,看過的風景都見證著我心靈的成長。在臺灣,還有很多地方需要我們去發現,去探索,去體驗,去用心感受。
余光中老先生曾在《鄉愁》中寫道:“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我在這頭,大陸在那頭。”雖然我們沒有經歷過那些動盪的歲月和沉重的歷史。但面對這一灣淺淺的海峽,讓我對“鄉愁”這兩個字多了幾分理解,也讓我更加珍惜這般獨特的經歷與體驗。
湛藍的天空,新鮮的空氣,沒有被密集的鋼筋水泥包裹著的城市,沒有喧囂與躁動的不安,也沒有快節奏生活帶來的壓抑感。自然、平靜、和諧。一切都是那麼美好。我愛這個地方,這個承載著我許許多多的回憶、留戀和夢想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