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3
焦點報導
校園要聞
校刊專欄
綠崗風情
處室簡訊
上期電子報
首 頁
建國科大學生社團在平和社區參與「綜藝大集合」錄影工作
採訪、整理/出版組
民視「綜藝大集合」節目主持人胡瓜和董至成2017年4月26日在彰化縣大村鄉平和社區錄影,建國科大學生團隊繼2016年7月花壇福樂游泳池、2016年10月彰化小墾丁水上休閒世界後,再次接受邀請前往參加錄影活動,這已是近年來的第三次。
身受基層民眾歡迎的「綜藝大集合」分別由胡瓜,董至成,阿翔共同主持,參與演出藝人有紅毛、郭忠祐、林詠越、童韋傑、林柏妤、陳怡婷、小晰晰參加,4月26日上午8時30分建國科大學生會、熱舞社、棒壘隊在林義証教務長、柯尊榮副主秘帶領下前往大村鄉平和社區參與錄影演出,同學們歡歡喜喜拿獎金。
據「綜藝大集合」製作單位表示,彰化有四所大學,但由於建國科大的同學們服務熱誠度很高、演出配合度也非常好,所以演出單位每回只要來到彰化,總會優先邀請建國科大參加,而且都讓製作單位很滿意。
此外,農委會水保局陳榮俊組長知道「綜藝大集合」將到平和社區錄製節目特趕過來參與活動,陳組長在接受主持人胡瓜訪問時指出,水保局與平和社區關係十分密切,農村再生讓全國的農村個個麻雀變鳳凰,以大村鄉的平和社區來說,這十多年來,由於平和社區有農村再生計畫的支持與建國科大營造團隊的陪伴,以前要到平和社區只要沿著河堤貼滿「離婚」、「抓猴」的髒亂廣告圖記慢慢走就會到了,然而透過農村再生的社區環境改造,現在的平和社區河堤已是紅磚綠廊、花開處處。而這一座座美麗的藝術磚牆,也都要感謝建國科大土木系在平和社區舉辦全國高中職藝術砌磚專題競賽的成果展現。
▲農委會水保局陳榮俊組長錄製「綜藝大集合」與建國科大團隊相見歡
▲建國科大學生團隊第三次接受邀請前往參錄影活動
<傑出校友>電子工程系校友〜智原科技開發部部長林詩清專訪
圖、文/電子工程系 馬立山
電子工程系從民國64年成立,歷屆教育部各項評鑑均獲一等,且校友遍及全台灣電子、電機產業,且擔任中堅幹部,本校106年傑出校友選拔,系友陳慈德先生(現任大同股份有限公司系統整合事業部 副總經理),榮獲本校106年傑出校友,十分可喜可賀,更是驗證本校教育目標為產業界培養所樂用之人才,進而成為善良社會之棟樑。
另外,建國科大特刊更對電子工程系校友智原科技開發部部長林詩清進行專訪,智原科技開發部部長林詩清校友表示,他是1990畢業於電子工程系前身,電子工程學科五專部。建國科大畢業後繼續升學,畢業於國立成功大學電機工程碩士、博士。
期盼以平凡的故事中能鼓勵學弟妹
電子工程系林詩清校友目前任職於智原科技公司擔任Platform Based SoC開發部的部長,帶領50位碩博工程師組成的專業團隊,協助客製化晶片(ASIC)的研發工作,業務遍及中國、日本、韓國、美國等地。曾經任職於大通電子高級技術員、東方工專兼任講師、工業技術研究院電通所工程師。林詩清校友要感謝建國工專的啟蒙老師〜電子系許玉芳老師,林詩清校友表示,前一陣子許老師希望找他做專訪,當時他想問人只是新竹科學區中的一位平凡的工程主管,沒有太多顯赫的經驗,或許這就是許老師的用意,期盼平凡的故事中能鼓勵學弟妹們,只要立定目標,按部就班前進,就可得到希望的生活,他樂於將我成長過程分享,企盼能給學弟妹規劃未來的參考。
以大學電子學為例,或許有些同學會認為建國所教的怎麼跟大學比呢?深度廣度都不同。但是我跟各位講的是理論基礎是一致的,在學的各位同學的老師也是經歷這樣的大學生活,他們所學的也是這些,深度與廣度是取決於未來研究的題目與內容,而不是大學或專科的基礎學程。基本上在專科(科大)所學的就足以讓我在大學學習上,站在不同的起跑點,當同學們還在想像怎麼讓電子在PN之間移動,什麼是RC充放電公式時,這些基礎電學的關係早已深植在我們的腦中。尤其實驗課程,之前所學電子電路、PCB製作與焊接,應付這些實驗課程與專題更是游刃有餘。
設定人生的目標與面對挫折
人生有夢,築夢踏實—林詩清校友說,這是我國中畢業時寫下的座佑銘,人需要有目標、有夢想才能有推動自己前進的力量,否則就像游移於半導體材料的電子,沒有電或磁力作用,如何能跨越阻礙,朝目標前進。
鼓勵一下學弟妹們
『立定目標,下定決心,充實實力,迎接挑戰』是林詩清校友想分享給學弟妹們的人生經驗,最後林詩清校友也引用IC之音廣播電台的一句話送給學弟妹,『你的視野有多大,你的世界就有多大,你的熱情有多少,成就夢想的機會就有多少』,希望大家都能為自己的夢想,點燃熱情,朝自己的夢想前進。
▲電子工程系校友〜智原科技開發部林詩清部長
賀!電子系傑出校友大同公司副總經理陳慈德(電子工程學科五專部畢)當選建國科大106年傑出校友
<傑出校友>母校是校友永遠的靠山─應用外語系李軒校友放空自己返母校做一日學生
圖、文/秘書室 吳卿銅
又逢進入畢業季節,本校有近三千位應屆畢業生即將踏入職場,但也有人會選擇創業,無論是就業或創業,母校永遠是校友的靠山。建國科技大學應用外語系李軒校友已經走在創業路上,卻忙裡偷閒選擇放空自己返回母校做一日學生,她說學校的學習資源很豐富,她勉勵正在就學或已就業的畢業校友都能好好運用母校的學習資源,不斷學習,讓自己快速成長。
四年前從本校應用外語系畢業的李軒校友,她畢業後一直從事成人外語教學,雖然收入豐厚,但生活單調,她覺得人生應該活得更精彩,於是她在去年複合式創業、婚禮主持、英語教師派遣通包,但在事業經營時也遇到一些瓶頸,於是她打電話向本校江金山總執行長求援,江總執行長告訴她,學校學習資源很多,要學口語表達、活動主持可以找親善服務團,她們每學期都會辦集訓,敦聘校外專業師資前來協助授課,於是她與秘書室連絡,立即獲得回應,通知她2017年4月29日返校參加親善服務團口語表達與人際溝通課程訓練。
開訓典禮致詞時,江金山總執行長稱讚李軒是一位很懂得學習的學生,江總執行長說,李軒在建國科大求學時就很認真,不但英語本科非常好也很熱衷參與社團,加入古典民謠社,她不但在校內演出,也經常到校外做公益演出,後來還到美國念書,返國後在台中教英語,去年自己創業開公司以婚禮主持以及英語教學採複合式經營,但是她在工作中卻發現有學然後知不足的地方,在兩個多月前她從學校網頁資訊得知親善服務團要舉辦專業訓練,其中有人際溝通與口語表達、國際美姿美儀、活動雙語主持等課程,授課老師還是以前華航空服員,專業素養俱佳,她於是向母校求援,希望能夠再回來上課,也立即獲得親善服務團指導老師的同意,這種好學不倦的精神實在很值得學弟妹們學習。
李軒在結訓時授課的蘇羽柔老師要她與學弟妹們分享學習心得,李軒有感而發的表示,4月29日是星期六,也是她婚宴工作最忙碌的時候,她卻選擇暫時放下工作回到母校來上課。她說,她高中畢業學測成績不算差,參加推甄進入建國科大應用外語系就讀,當時她的父母建議她轉學到一般大學外語系,她覺得建國科大的學習資源很豐富,師長也很照顧學生,是一所很有人情味的大學,她選擇繼續留下來,後來因為英語能力夠,學校還送她到美國的大學做交換學生,開闊她的視野,這是她在其他大學不一定可以得到的機會。
不想錯過返回母校再充電的機會,回學校當一日學生的李軒說,現在很多學生都流行課後打工,她認打工雖然可以累積工作經驗,但是學習是一種機會,學生的職責就是要努力學習,自己要衡量,學習與打工之間要取得一個平衡,如果為了打工放棄了很好的學習機會那就不對。她也稱讚親善服務團的學員,能夠放棄假日參加專業訓練,沒在家裡睡覺沒和朋友出去玩沒在家裡耍廢,沒去打工,大家未來將與其他人不同,她也期待某天看到學弟妹們在職場發光發熱。
▲應用外語系李軒校友忙裡偷閒選擇放空自己返回母校做一日學生
▲江金山總執行長稱讚李軒是一位很懂得學習的學生
<陸生在建國>臺灣~人生旅程的驚喜
圖、文/威海職業學院 劉添霄
只要出發就會遇見一個不同的你。
我很幸運,我選擇了來臺灣在建國科技大學完成我的大學二年級學業。整整兩個學期,要比別的交換學生待的久,同時我也收穫了更多。
來到臺灣,收穫的不是學業,而是特別的經歷,除了本身的課業,我還選修了調製咖啡,調酒,學打高爾夫,還有2017年5月將參加的國際盃的設計比賽,許多以前感興趣但卻沒有機會參加的活動,在這裡我都可以去體驗。
走在大街上和陌生人搭話,他們總是很熱情地回應你,無論是計程車司機,還是水果攤老闆,還是學校的任課老師,他們總會跟你聊很多,會講故事,開玩笑,即使合影,他們都會很配合,讓我們的生活充滿歡笑……
在臺灣,雖有見不到親人的思念,環境改變的失眠,但我很少會感到孤獨,更多的是感恩。在建國科大我認識了很多朋友,來自不同國家,講不同語言,我們時常聚在一起交流,彼此學習各種國家的文化和語言,有時候甚至感覺我的心已經遊歷過好多個國家;也有一直陪伴在我身邊的最好的朋友,他們會在我生病的時候陪我去看醫生,會買我想吃的給我,陪我一起去我想去的地方。感謝在臺灣跟我學習,一起旅行,一起瘋,一起笑,一起鬧的朋友。
還有凡事都照顧我的生活導師〜阮媽媽。冬天的睡袋,我最喜歡吃的芭樂,還有好喝的珍珠奶茶,美味的午餐,氣溫變冷的溫暖提醒,絲毫沒有疲憊地騎機車或者開車載我想要去的地方,一起出門還幫我準備水果和午餐,就是這樣不求回報地幫助我,關心我,關注我在生活當中的每一個變化。讓我覺得她像是我的媽媽,甚至比媽媽更無微不至地照顧我。感謝這樣一位可愛又可親的阮媽媽,讓我在臺灣能夠更好的生活。最重要的,我有一個「秘密武器」那就是我最愛的張爸,他是我的課業導師,只要跟陸生有關,他恨不得每件事都親力親為。
因為張爸,臺灣之旅成為我人生當中的驚喜,讓遠在他鄉的我沒有思念,憂愁,只有滿滿的愛與感動。我不知道到底是什麼支撐他可以這麼毫無雜念的愛每個人,有時候我在反思自己,在人際交往中,沒有得到回報的落差感就讓我崩潰,一定是我的愛還不滿,我的內心還不夠強大,我要努力向他學習,最後超越他!感謝張爸,讓來到臺灣的我,變得心思更加細膩,讓我學會去為別人付出。張爸,我愛你!
臺灣,對我來說,是一個充滿驚喜的地方,在這一年中,也許我的學業沒有進步,但我相信這些豐富的生活經歷,人際交往,讓我的心智會更加成熟,也改變了我的價值觀念,讓我重新找到了人生目標。感謝臺灣!感謝我當初的決定,感謝我在臺灣遇到的所有人!謝謝你們,讓我在這裡有著一段完美的充滿著許多感情的回憶!
▲一直陪伴在我身邊的最好的朋友與師長
<陸生在建國>不求曾經擁有,甚至不求你愛我,只求在我最美的年華裏,遇到你〜臺灣!
圖、文/ 威海職業學院 李濡沫
好的時光總是短暫的,人生天地之間,若白駒之過隙,忽然而已。 —— 題記
微笑著生活,你我風雨同舟
拖著沉甸甸的行李來到的臺灣的建國科技大學交流學習。
入學一個星期後,我認識了慈祥善良和藹可親的張老師,也就是現在我的班主任,我們都叫他張爸,因為在他身上,我們總是能感受到一種深深的親切,就如同自己的爸爸,即使我們離自己的家鄉這麼遠,家的溫暖就少了很多,而張爸就像一個粽子一樣,包裹著我們,保護著我們,我們在他的“懷抱”下,成熟、成長。漸漸地也感受到了一個家的溫暖。
張爸總是會打電話或者發訊息詢問我們的情況,印象很深刻的一次,那天晚上,身上突然起了很多疹子,而那時已深夜快十二點了,張爸沒有回家,他在等我,張爸說一定要帶我去看醫生,其實我當時心裏想的是沒有太大關系,不妨礙,但是張爸下了班不回家,就為了等我,接我去看病。我很感動。到了醫院,張爸為了我請了最好的醫師,給我開了最好的藥方。曾經有人問我,你要謝張老師哪一件事,現在,我想回答,我要謝張老師每一件事,謝謝他為我們陸生建造了一個家庭,謝謝他讓我認識了更多的朋友,謝謝他讓我懂得了更多的道理。
追逐夢想,共渡征途萬里
臺灣新的學習生活充滿了挑戰,我的夢想是當一名人民教師,一句老生常談的話,什麼最重要?學習最重要!哈哈,在我看來,學習的環境更加重要,首先不得不談的就是建國科大有豐富的圖書資源,這些資源彙集到了一處,那便是圖書館,建國的圖書館是我見過最美的地方,我總是在那裏一待便是七八個小時,不捨得離開,建國的圖書館十分寧靜,這種環境總是會讓人沉下煩躁的心思來思考。修身養性的絕佳好去處!
然後便是師資,老師和同學在我看來,已經脫離老師和同學的關係,也沒有任何長晚輩關係,更沒有任何的上下級關係,更多的卻是一種朋友之間的合作關係,一堂課,在老師與同學共同的合作下完成,開心又充實。在臺灣,可以考很多的證照,有一些證照是國際通用的,而我因為學的是日語專業,JLPT日語證照等級考試都在假期,所以正好擦肩而過,只能等回國再考,很多同學考了國際咖啡師,國際潛水證,還有個別專業的同學考了物流方面的證照。在臺灣多考幾個證照真的是個不錯的選擇。
人生就是一個不斷學習的過程,什麼都略懂一點,生活更多彩一些,我在圖書館經常就在思考,「人」〜到底是個怎樣的東西,太複雜了,想著、想著,都覺得自己已經不是人了,哈哈。
我本空腹而來,現卻滿載而歸
來台這一次,我,不虛此行。但是這種離別的滋味我不是很喜歡,我不知道離別的滋味是這樣淒涼,我不知道說聲再見要這麼堅強。只有分離,讓時間去忘記這一份默契。一個學期的交流學習,實在短暫,但這卻是我人生中一個重要的體驗,一個重大的轉折。我本空腹而來,現卻滿載而歸。帶著這一筐筐沉甸甸的收穫,我將再次啟航。
上學期,我就這樣,乘上了返航的飛機一路向北。這學期,我亦如此,坐上了歸航的飛機再次奔向這個改變我人生的「世外桃源」——寶島臺灣。
泡咖啡〜歡迎來建國科大觀光系聊聊咖啡的是與非
圖、文/觀光系 邱長光
現代人對於咖啡的喜好,不僅在於品味,更在於瞭解。
而若能親手沖泡一杯好咖啡,對於「嗜愛」咖啡如命的人們來說,更是疼愛自己的另一種方式。
建國科大觀光系於2017年4月25日上午假飲料調製專業教室,舉辦了一場讓咖啡迷熱愛的「咖啡備製教學示範與說明會」,針對品味咖啡〜讓您有機會更進一步瞭解、認識、學習咖啡,大夥兒針對咖啡聊一聊咖啡的是與非,參與者並可以親手烘焙、製作一杯香醇的咖啡,對於喜愛咖啡的朋友是一個不容錯過的好機會哦!
研習會場散發濃濃咖啡香,吸引了20餘位中部各大媒體記者到場採訪。會中首先介紹觀光系在咖啡備製實務教學的成果與授課師資〜張雪楓、袁文祥二位老師,接著由觀光系的六位同學分別針對傳統的虹吸式咖啡、原創原味的滴泡式咖啡、香醇濃郁的義式咖啡機等示範操作。另外在示範現場也準備了10款世界各國所生產的各式咖啡豆,隨機由媒體記者依個人喜好挑選,再由觀光系六位同學依咖啡豆的特性選定合適的沖泡方式進行備製,採訪媒體記者們無不豎起大姆指說聲『讚啦』!
▲研習會場散發濃濃咖啡香,吸引了各大媒體記者到場採訪